贾樟柯在讨论其作品《风流一代》时指出,这部影片的主人公是一群使用数码摄像机的年轻人。他通过这些年轻人的视角,展现了他们面对时代变迁时的困惑、挣扎和成长。贾樟柯强调,虽然这些年轻人代表了时代的潮流,但他们也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和个人价值观的压力和挑战。
11月22日,由贾樟柯执导,赵涛、李竺斌主演电影《风流一代》正式在全国上映。影片延续了“贾樟柯宇宙”中关于巧巧和斌哥的叙事,在又一个平行时空中,人物的命运随时代起伏流转。
《风流一代》是贾樟柯团队从2001年开始拍摄,历经22年制作完成的心血之作。影片中,不同时期的影像媒介呈现出不同的画质、画幅,也呈现出21世纪以来,不同时代的时代切片图景和生活风貌。
上映当日,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举行的首映礼后,贾樟柯携主演赵涛、周游,共同分享了这段跨越22年拍摄的心路历程。
周游、赵涛、贾樟柯
向来对影像媒介保持敏锐的贾樟柯,是最早拿起DV的一代电影人,在数码与胶片更迭的时代,他满怀着新奇与实验精神,决定用数码DV拍摄捕捉日常生活和相应的电影素材。一开始,他想致敬经典吉加·维尔托夫执导的纪录电影《持摄影机的人》,于是命名自己的实验作品为《拿数码摄影机的人》。从千禧年之初开始拍摄,一切蓬勃向新,生生不息。
“我一直很着迷电影史上早期那些拿着摄影机直接到达生活的现场,捕捉生活的电影,但电影工业成熟之后,剧本规定好了许多人物的关系剧本的走向,但这种游历一样的拍摄,反而有一种发现的感觉,就像去做一次旅行,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人,会遇到什么事。”断断续续拍了两三年,贾樟柯一方面觉得电影“该结束了”,一边又觉得“找不到结束的理由”,“好像一切人生,包括这个变革的社会才刚刚开始,于是就断断续续拍了20年。”其间贾樟柯去拍摄了其他多部电影,渐渐地也淡忘了这部早期的创作。
“一直到疫情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好像一个时代确实要结束了,这个电影也该结束了。”贾樟柯重新翻出素材剪辑,“我觉得这个电影不应该是只停留在过去,应该有更大一个角度,是站在今天,看我们怎么一步一步从千禧年代那样一个有活力的、人和人之间充满了宽容度、人可以有很多尝试和众多可能性的社会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也从互联网社会,一步一步地迈进到人工智能时代,所以我又拍了当代的部分。”
贾樟柯
贾樟柯介绍,在影片中所使用到多种“跨时代器材”,从胶片到最新的VR,不同的制式画面共同杂糅成创作者与观众同构的时代记忆。“这么多的影像混杂,有点像当代艺术里面的综合材料,在材料与材料之间,其实也能看到这个时代的一个变迁,也有它的情绪。”
新的宇宙中,赵涛饰演的巧巧成了一名超市的称重员,对于这个人物设定,贾樟柯解释,“我一直对超市这个环境特别感兴趣。在我们小的时候物质非常的匮乏,但是到了当代的超市,你会发现它那么的丰富,它好像掩盖了一切,让我们觉得这是一个不缺少物质的时代,但是实际上它也把人的辛苦,把贫富的差异,很多东西掩盖了。”
影片中的巧巧一言不发,是一个沉默的人。对于这样的设计,贾樟柯表示,其实在拍摄的过程中,“这些年都有很多对白,但是在剪辑的时候,我觉得好像过多的情感表达,反而会把我们几十年的这种复杂的感受削弱,变得狭窄,所以后来越减越少,最后干脆不说话了。”贾樟柯希望传递给观众是,“时代的感受里,我们只要说出一点,就丢了其他的99点了,如果女主角不说话,好像百分之百的五味杂陈都还保留。”
活动现场
映后,作为观影嘉宾的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导演郑大圣也表达了对电影的“感慨良多”。“这么些年来,一直因为贾导的电影看到那些人物,经过时代的进程,在这个片子里,又一次经过如此具体的热气腾腾、水灵灵的时代。现在回头来看,竟然有很多戏剧性的动人瞬间,在将近1/4世纪以后,借由这样的镜头我们回望历程的时候,有人被搁浅在岸上,有人继续在向前奔跑,我们也会期待贾樟柯电影宇宙当中的他和她,继续经过时间,经过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部限时上映22天的电影。贾樟柯在定档时曾表示,对于想看《风流一代》的观众朋友们来说,22天“足够相逢”。在微博上,他也分享:“这部影片花了22年时间拍摄,我们就用22天,来告别这22年。我想我们用这22天,用一种最具仪式感的观影形式,跟这个世纪‘俱往矣’的20多年时光,跟‘风流一代’的风流过往,作个告别。”
主创与观众合影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方网-亚星开户-亚星代理,本文标题:《贾樟柯谈《风流一代》:“拿数码摄像机的人”,经过时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