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读数一帜
37年发展历程,17年A股上市之路,随着两家头部券商合并的快速推进,停止交易,进入终止上市阶段
上市17年,一度在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长期位列头部券商阵营的海通证券于2月5日结束了在A股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2月4日晚间,海通证券再次发布提示性公告,公司股票自2025年2月6日(即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申报日)开始起连续停牌,不再交易。
这家老牌券商在资本市场上留下了浓重一笔。它是国内第二家上市券商,也是第二家“A+H”股上市券商,长期以来是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券商之一。
但资本市场总是充满未知。诸多光环已成往事,在业绩颓势尽显、券商合并大潮之下,海通证券即将落幕,正式退出A股舞台。
2024年9月5日晚间,公告称,公司与海通证券正在筹划由公司通过向海通证券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向海通证券全体H股换股股东发行H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两家龙头券商的合并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证券行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之后,两家的合并进展超出预期地快速推进。
2025年1月17日,国泰君安收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复,同意其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并募集配套资金等多项相关事项。此次合并完成后,海通证券将不再具有独立主体资格并被注销,其资产、负债、业务等将由国泰君安承接。
2月6日,海通证券停止交易,开始了退市和换股倒计时。
37年发展路
1988年,海通证券前身上海海通证券公司成立,主要股东为上海分行。上海海通证券公司是上海最早的三家证券公司之一,其他两家分别是上海万国证券公司、上海申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与申银证券于1996年7月合并组成申银万国。
1994年,上海海通证券改制成为海通证券有限公司。2002年1月,海通证券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开始发展壮大。
海通证券在发展中完成了多次增资扩股。2000年12月29日,海通证券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增加至37.47亿元。2002年11月1日,注册资本增加至87.34亿元,业内排名居前。
海通证券发展历程中一个高光时刻是2007年7月31日。当日,海通证券正式登陆上交所,成为国内第二家上市券商,也是首家成功借壳上市的券商,正式开启了17年半的A股上市历程。
5年之后,即2012年4月,海通证券于港交所主板挂牌并开始上市交易,成为第二家“A+H”股上市券商,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95.85亿元。
之后的2015年5月,海通证券完成H股增发,注册资本变更至115亿元。2020年8月,海通证券完成A股非公开发行,注册资本变更为130亿元。
2019年之前,海通证券总资产规模多年保持行业第二。2020年至2023年,该排名滑落至第四名。截至2023年末,海通证券总资产7545.8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1632.44亿元。业务涵盖了证券期货经纪、投行、自营、资产管理等多项金融服务,是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券商之一。
从2022年开始,海通证券业绩开始出现大滑坡,又因违规多次受罚,逐渐跌出头部行列。当外界还在猜测,海通证券能否重回头部之时,头部券商之间的整合大幕意外拉开。
2024年9月,国泰君安宣布重组海通证券。随后,两家券商的合并进程快速推进,仅四月有余及完成了全部行政审批程序。
2025年1月17日,国泰君安收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复,同意其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并募集配套资金等多项相关事项。此次合并完成后,海通证券将不再具有独立主体资格并被注销,其资产、负债、业务等将由国泰君安承接。
目前,并购进入海通证券终止上市与国泰君安换股实施阶段。2月5日,海通证券公告表示,公司股票自2025年2月6日开市起连续停牌,不再交易,直至终止上市。国泰君安也同步公告自2月6日开市起停牌。
2007年7月A股上市,到2025年2月结束交易。曾经风光无两的龙头券商海通证券正式退出A股舞台。
从业绩领先到连续亏损
作为曾经的头部券商,海通证券的业绩曾名列前茅。自2007年上市以来,营收排名多年稳居第二,仅次于。2015年,营收排名从第二下降至第三。不过直到2021年,营收排名一直稳居前三。
业绩下滑转折点是在2022年。2022年海通证券营收排名下滑至第七,2023年曾一度上升至第五,2024年再度下滑至第11名。
若从净利润指标看,下滑程度更为明显。2021年之前,海通证券净利润常年稳定在前三。2011年至2015年期间,净利润一度稳定在第二。到2022年,净利润下滑至第10名。2023年,归母净利润10.08亿元,同比下滑84.59%,排名第27名。
海通证券业绩大滑坡的原因主要来自海通国际。海通国际一度是海通证券布局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其业务在2021年前也一直稳居香港市场前列。但一场地产债风波,让海通国际跌入低谷。
海通国际2022年营业收入-11.97亿港元,净利润-65.41亿港元;2023年营业收入-15.75亿港元,净利润-81.56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6.97亿港元,净利润-28.73亿港元。2024年1月,海通国际完成私有化退市。
海通证券2024年的业绩更是惨淡。根据海通证券公告,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人民币-34亿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人民币-37亿元左右。这样的亏损规模超出预期。目前,在已披露10家业绩预告的上市券商中,只有2家出现亏损。
对于业绩亏损原因,海通证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境外金融资产估值大幅下降,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境内市场股权融资规模下降,公司投行业务收入减少。
根据公告,2024年10月-12月,海通证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0.44亿元,对净利润的影响超过2023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10%;核销资产1.6亿元,减少利润总额10.44亿元,减少净利润7.9亿元。
国泰君安同样在1月24日发布业绩快报。根据公告,2024年国泰君安营业收入为434.06亿元,同比增长20.10%;归属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30.18亿元,同比增长38.87%;总资产为10473亿元,同比增长13.17%。
人事变动进行中
在海通证券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提到曾经的掌门人王开国。1997年,王开国出任海通证券第二任总经理。1998年5月,开始担任海通证券董事长,直到2016年7月卸任,王开国执掌海通证券长达18年。在这位掌门任内,海通证券从魔都一隅发展为券业三甲,并且完成A+H两地上市,开启全球布局。
2016年7月至2025年1月,周杰担任海通证券董事长超过八年时间。2025年1月13日晚,海通证券发布公告称,周杰因工作调动原因提出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及香港联交所授权代表等职务。
1月19日,上海国际集团官网披露,周杰出任上海国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国际集团为国泰君安证券实际控制人。
目前,海通证券董事兼总经理李军代为履行董事长、董事会发展战略与ESG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法定代表人职责,其首要任务将是推进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的合并。
未来,两家综合性券商同类业务和子公司的整合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例如在公募基金领域,海通证券持有海富通基金51%的股权,为其控股股东,持有富国基金27.8%的股权,为参股股东;国泰君安证券旗下有控股51%的华安基金,以及正在等待批复的国联安基金49%股权,同时国泰君安资管也拥有公募牌照。如何解决“一参一控一牌”的股权问题,仍需要后续整合方案给出答案。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方网-亚星开户-亚星代理,本文标题:《别了,海通证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