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油画雕塑院主办的“去往从来”第四回展(2024上海)——以山水为提案·汇流,于11月9日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开幕。展览邀请了21位来自全国在各自艺术创作领域具有重要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业界新锐参展,共展出雕塑、绘画、综合材料、装置、影像等作品60余件(组)。本次展览是“去往从来”学术系列展新一轮行动的开启,计划将以巡展的形式进行。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去往从来”于2015年开启,旨在从当下语境出发,以追根溯源的方式探讨中国雕塑实践前世今生及未来可能。本次展览邀请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担任项目顾问、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担任总策展人。
展览现场
“山水”是最为中国的表述。中国人发明了将不同物像并置而建构出寄情的意象,之于诗歌、绘画无不如此。
吴洪亮阐释:“以山水为题,以雕塑为根,让艺术家脱缰肆意,所形成的作品,自然是得意忘象。第四回的‘去往从来’筹备了数载,反复的遴选,作品的样态虽多样,边界虽模糊,但内质相通。”
何曦《20221011》纸本水墨
王牧羽《入华山》(局部) 纸本水墨
本次参展的艺术家是丁立人、夏阳(台)、王劼音、鄂圭俊、阎秉会、段正渠、张克端、何曦、何勇、夏阳、张伟、黄少鹏、陈光辉、高世强、邵文欢、谭勋、郅敏、王牧羽、梁硕、倪巍、沈泳岌(按年龄排序)。上至毕生从事现代艺术实践的“90后”前辈,下至出道不久、勇于实验探索的青年艺术新锐,不同的代际,不同的地域,以形貌意趣不一的“山水”主题作品联袂展出。
丁立人 《天台胜景1》 布面油画
九旬画家丁立人的《天台胜景》,让人感受到了文人画与民间艺术的交融。丁立人在家乡台州度过了童年,小时候听着《西游记》的故事,就自己开始了画画。丁立人曾说,民间艺术是广大的,其实一切艺术都是民间艺术,在民间这篇丰沃的土壤中,小种子也能长成参天大树。
夏阳(中国台湾) 《盘古氏》 布面丙烯、剪贴、纸本
夏阳的《盘古氏》来自于中国神话,画面中侧卧于地面的盘古将整幅画面沿中线一分为二,划定了一个位于混沌与秩序之间的“时刻”。在他看来文人画多用水墨,丰富的色彩则走入了民间艺术,两者有着同等地位,中国艺术现代化的完成需要借鉴民间艺术。
黄少鹏《渡》布面丙烯
黄少鹏的作品《渡》中也可以寻找到“民间”的痕迹。
鄂圭俊《大自然系列02-4》 布面油画
阎秉会《高山雪》 纸本水墨
鄂圭俊《大自然系列》的色彩和线条在抽象与具象间游离,使观赏者产生对自然的联想,也让作品在具有现代艺术形式的同时,又兼有传统山水画的宁静;阎秉会以独特的笔墨处理,表现出东方哲理的意味和精神。
夏阳《五蕴》 铝
张伟《神龛 No.3》 传统泥塑彩绘
夏阳以铝质材料刻画了一座座佛龛,塑造了作品《五蕴》;张伟在泥塑彩绘《神龛No.3》中雕塑了一座“山石”。
邵文欢《清供“刺”》摄影、数字微喷
何勇《观·001》 综合材料 1
现场可以看到,参展的艺术家不仅是探求源远流长的山水精神在当下艺术实践中的传承以及创新性表达,还将之与当代人的生存以及社会发展、城市建设、AI时代面对的诸多新现象、新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以艺术的方式积极寻找解题的路径和方法。
张克端《照见》 铸铜
谭勋《一次性纸杯》 一次性纸杯、陶瓷
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江梅介绍,“去往从来”的学术主题从第一回、第二回展的“雕塑实践与传统文化精神”、第三回展的“雕塑实践与书学拓展”,到本次第四回展的“以山水为提案·汇流”,始终不离中国文化本源的当代观察和思考。
段正渠《鸡鸣驿》 布面油画
“将最具中国文化精神和美学特质的‘山水’作为切入点,以‘提案’的形式汇聚对此富有实践与考量的创作者和思考者,来共同探讨源远流长的山水文化的精神价值和山水艺术的视觉语汇,对于当下艺术创作及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汇流’,汇者,集也,意指通晓古今源流,本次展览的汇流不是简单的聚合,而是试图在汇流中思与辨、澄与鉴。”江梅说。
此次展览持续至11月29日。展览期间还将陆续推出学术讲座、创新课堂、艺术导赏等多场不同形式的公教活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