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至2月16日,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在德国慕尼黑举办。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将赴德国出席慕安会并在“中国专场”发表演讲,结合会议主题就重大国际问题介绍中方立场。
据慕安会官网介绍,预计今年有6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50位部长以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将出席会议,此外还有约200场官方边会以及数十场公共外交活动。综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法新社等外媒消息,美国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将出席慕安会。此外,德国总理朔尔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等欧洲政要也计划出席。
慕尼黑安全会议官网信息显示,14日,会议的主要议程将聚焦于全球安全挑战,涵盖全球治理、气候安全等诸多议题。15日,与会者将围绕国际秩序的现状以及地区冲突和危机展开辩论,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前景将成为会议第二天的焦点议题。16日,会议将重点讨论欧洲的全球角色。
10日,慕安会主办方发布《2025年慕尼黑安全报告》(下称报告),主题为“多极化”(Multipolarization)。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崔洪建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过去欧洲政界在谈及“多极化”时,普遍持有相对批评的立场。然而,近年来,欧洲已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世界正逐步迈入多极化的阶段。
他进一步指出,这一多极化趋势实际上是对欧洲长期秉持的“以西方为中心,其他国家为边缘”的国际秩序的替代。“因此,面对这一深刻变革,欧洲难免感到失落,并对多极化趋势持有相对悲观的看法。但无论如何,‘多极化’这一议题的提出,都表明欧洲开始以更为现实的态度来审视和应对国际格局的变化。”
澎湃新闻获悉,在2月14日慕安会期间将举行七场中国议题系列边会,讨论内容包含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影响力、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中俄合作对跨大西洋盟友的影响、跨大西洋对华政策等议题。除了王毅率领的一线外交团队外,还有多位来自中国战略界学界的代表出席,包括外交部原副部长傅莹大使、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姜锋、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成昊等人。
欧洲仍会利用慕安会影响美国对乌政策
在俄乌冲突即将满三年之际,乌克兰局势无可避免地成为本次慕安会的焦点议题。在去年的讨论中,相关方对停火和谈问题讳莫如深,对如何摆脱僵局无计可施。而今年,有关如何结束俄乌冲突的讨论预计将是重点之一。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电话交流,双方希望结束俄乌冲突并同意紧密合作,同意让各自的团队立即开始谈判。普京同意特朗普有关通过谈判实现长期解决乌克兰问题的观点,并表示愿意在俄接待美国官员,包括讨论乌克兰问题的相关官员。普京同时强调必须消除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
对于美俄元首通话,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Politico.eu)写道,“欧洲外交官们似乎不知如何回应,他们正努力消化特朗普和美防长赫格塞思所宣布内容的细节”。
据彭博社6日报道,美国政府预计将在慕安会上公布一份“和平计划”,作为“结束俄乌冲突的第一步”。美国副总统万斯也将在会议期间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面。
报告指出,美国可能放弃其作为欧洲安全保障者的历史角色——这一变化将对乌克兰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崔洪建表示,事实上欧美在乌克兰问题上一直存有分歧。但拜登政府时期,双方能做到基本统一立场。而特朗普上任后,欧美在乌克兰问题、欧洲安全问题上的分歧暴露无遗。
对欧盟来说,特朗普政府已多次暗示将减少对欧洲的安全援助,这将迫使欧洲在遏制俄罗斯和支持乌克兰中承担更大的责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华尔兹(Mike Waltz)9日在接受NBC新闻采访时表示:“我认为其中的基本原则是欧洲人必须为这场冲突负起责任。”
崔洪建认为,在美国这样的认知下,“美欧双方对于乌克兰问题的分歧不仅会加剧扩大,而且还可能升级为根本性矛盾,其性质将不再停留于局部层面”。
但是,崔洪建亦强调,欧洲并不会放弃借助慕安会这一平台,力图对美国施加影响。尽管欧洲了解特朗普与拜登的政策导向迥异,但仍抱有希望——即便美国对乌政策有所调整,也不至于引发根本性的颠覆变化;与此同时,欧洲亦亟需继续获得来自美国的某种形式的承诺。
据路透社11日报道,两位消息人士称,特朗普政府计划敦促欧洲盟国为乌克兰购买更多美国武器。报道称,这一计划如果正式确定将给乌克兰方面“吃下一颗定心丸”,基辅一直担心特朗普可能阻止援乌。消息人士称,美国俄乌冲突问题特使基思·凯洛格等官员将在慕安会期间与欧洲盟国讨论相关事宜。
“欧洲需以更务实态度逐一应对华盛顿的冲击”
自特朗普胜选后,欧洲的焦虑感就挥之不去,“欧洲主权”“欧洲战略自主”概念的提出更显出其紧迫性。《慕尼黑安全报告》写道,有观点认为“华盛顿不再是稳定的基石,而是需要对冲的风险”。
除了上述提及的乌克兰问题以及减少对欧洲的安全承诺外,在经贸方面,特朗普强势的关税计划恐让欧盟经济现状面临更大压力。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2月3日,欧盟国家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举行非正式防务会议。欧盟国家官员表示,“愚蠢的关税战将同时伤害大西洋两岸”。数据显示,欧美双边年贸易总额达1.5万亿美元。欧洲企业在美雇用350万名员工,美国另有100万个就业岗位直接依赖于与欧洲的贸易。
荷兰国际集团(ING)首席欧元区经济学家卡斯滕·布热斯基观点称,2025年对于欧洲将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欧洲在这一年做出的选择将决定其未来几年是实现经济复苏还是陷入长期停滞,但未来美国的政策将不可避免地给欧盟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在崔洪建看来,欧洲应当采取一种更为务实且针对性的策略,逐一应对面临的挑战与冲击。
他提出,当前欧洲合理的应对策略应当是明确区分经济与安全的议题:在经济层面,若美欧之间不可避免地有一场贸易战,那么欧洲应直截了当以贸易战的方式予以应对,而非受制于特朗普政府可能采取的其他胁迫手段;至于安全领域,欧洲应努力与特朗普政府形成一种“讨价还价”的互动态势,避免完全处于被动地位,防止被美国单方面抛弃。
当前,在乌克兰危机延宕以及跨大西洋关系变数增多的背景下,欧洲内部对于未来发展方向再次陷入微妙境地。报告指出,特朗普政府将会兑现多少的政策声明,将决定欧盟是需要重新调整与美国的关系,还是必须独立于华盛顿以更自主的姿态应对挑战。
中国坚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此外,澎湃新闻了解到,在慕安会开幕当日,将同步举办七场中国主题系列边会。边会议题广泛,涵盖中国在北极地区影响力、跨大西洋对华政策、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平衡,以及中俄合作对跨大西洋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去年,王毅外长出席第60届慕安会,发表《坚定做动荡世界中的稳定力量》的主旨讲话,强调应坚持开放包容、协商合作、多边主义、追求共赢。对于中方的发言,多位与会人士表示,中国寻求共赢的立场可以为世界注入稳定力量。
去年的慕安会期间同样设置了多场涉中国议题的边会,围绕南海问题、印太地区安全、中欧美气候合作等展开讨论。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傅莹在关于印太地区的研讨会上,就亚洲的发展与安全发表观点,并回应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的问题。
傅莹在研讨会上表示,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分歧和争端。“这也是现在亚洲多数国家所认同的。”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慕安会安全报告显示,七国集团(G7)国家民众对更加多极化世界的乐观程度低于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的受访者。报告还指出,未来“多极化”趋势将压倒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主张,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将越来越受欢迎,成为不可阻挡的力量。
对此崔洪建认为,G7对多极化相对悲观的根源在于,“他们认为自身利益和地位会在多极化过程中受损,另一方面,他们相信朝多极化格局发展的过程会充满竞争和对抗,这同样对他们不利”。
而谈及金砖等新兴国家的发展,崔洪建强调,这一变化客观存在,但需要认识到,金砖国家包括中国的发展逻辑不是夺取或者抢占利益,而是共同做大发展的蛋糕。“世界经济的规模在扩大,如果总是做此消彼长的比较,会陷入零和博弈的思维。”2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始终倡导建设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中方愿同各方一道顺应时代大势,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促发展,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方网-亚星开户-亚星代理,本文标题:《前瞻|慕安会今日开幕聚焦“多极化”,欧洲以现实态度重新看待世界格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