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要举牌吗?”只需花费3-20元不等,就可以指定一名未成年人,在身体的隐私部位写上买主定制的名字或内容;若再加价10-30元,可以获得更多“个性化服务”,通常是衣着更暴露、更具挑逗性的视频。有媒体报道,这种服务在网络悄然蔓延,被圈内人称为“举牌”。
举牌原指在cosplay(角色扮演)、漫展等活动中,参与者手持印有特定信息或角色名字的牌子,用以展示个人喜好或表达支持。但是,当未成年人被引诱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特别是隐私部位来举牌,性质就完全变了,这显然是一种见不得光的软色情,甚至涉嫌司法重点打击的“隔空猥亵”。

潮新闻 图
在某社交平台上,搜索关键词“举牌”,有1400多万帖子,129万关注者。浏览这些帖子可以发现,这一“产业链”上既有提供服务的博主及其买家,还有“代理”,后者负责在网络上宣传、寻找买家。而举牌博主大多遭遇过网络骚扰,许多博主因长期遭遇骚扰而出现抑郁倾向。此外,对于举牌博主实施的金钱诈骗也频频发生。
隐藏在网络深处的灰色产业链,令人既震惊又担忧。通过所谓的“举牌”进行软色情交易,势必会侵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扭曲他们的价值观,对于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未成年既是受害者,也是参与者。未成年人心智尚不健全,对于网络“擦边”等行为缺乏成熟的理解,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正在滑向软色情的深渊,也无法预估这一行为将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在眼前利益的吸引下,他们以为找到了一条“赚钱”的捷径,却不知道已经在违法的边缘试探。
去年7月,网信部门开展“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就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在短视频平台借‘举牌’拍摄、贩卖淫秽色情制品”,相关部门将此作为典型处置案例进行曝光,明确传递了明令禁止的严肃监管态度。
目前,我国未成年网民已近2亿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3%,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当代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中。随着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兴起,“角色扮演”“二次元”等亚文化也日益影响着未成年人,必须高度关注其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
一方面,未成年人对互联网世界充满好奇,喜爱在网络上展示自己;另一方面,相对于过去,现在的孩子更容易接触到色情擦边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庭、学校和社会尤其要细心引导孩子,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引导他们的网络行为,要像关注现实生活一样关注他们的数字生活。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平台应积极承担起主体责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明确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于举牌等擦边行为,平台要加强识别能力,及早发现,及早治理,为未成年人打造风清气正、积极健康的网络空间。
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决定着人生未来走向的关键时期。社会各方必须携手合作,帮助他们把正方向,绝不能让网络软色情侵蚀未成年人的人生。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方网-亚星开户-亚星代理,本文标题:《马上评|斩断“举牌”软色情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