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免费的DeepSeek面前,公考机构们或许需要更努力,才能留住生源。
作者|小遥 小葵
编辑|原野
01 当考公人拥抱AI
如果说此前AI大模型因种种问题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2025年春节期间突然成为“顶流”的DeepSeek,则让再迟钝的人也无法忽视人工智能当下的发展程度。
用AI来答疑解惑、进行文学创作,甚至搞玄学,成为新年的第一道流行——算命成为DeepSeek的一大用途,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不只是休闲娱乐,不少人都在借助AI大模型应用办正事儿,并在获得帮助后,将DeepSeek、豆包、ChatGPT等产品称作“DS老师”“豆老师”“GPT老师”。
其中就包括考公人。
从制定备考计划、疏导心理问题,到寻求具体问题的答案和解析、形成面试文稿,AI大模型俨然成为他们的备考搭子。

一些年轻人是因为本就对人工智能领域感兴趣。
在DeepSeek尚未成为大众关注焦点的2023年末,正在读大三的大金在国内第一次大模型热潮中接触到了豆包、文心一言等产品,并用它们完成了几门课程作业。决定考公后,由于报培训班的费用高昂,他选择了自学,借助大模型做题、对答案。尽管一些说法还不够准确,但大金总体满意,毕竟降本的目标达到了。
对于更多人来说,用AI帮助备考,是受到外界影响。
去年开始在职考公的小玥,在DeepSeek爆火后,专门抽出一天时间研究如何使用,最终确定了它的两个使用场景:整理热点素材和生成面试逐字稿。这是她之前一晚上的工作量,现在大模型只需要20分钟就能完成。
公考或许会成为被AI大模型冲击的第一批行业。2月初,以传授面试经验闻名的“老夏”发布文章《丧钟为公考行业而鸣》,鼓励考生积极拥抱AI,公众号很快阅读过10万,小红书笔记的点赞量也达到了1.2万,评论中主流的声音是表示赞同。
全职备考了三年的有有便是在看到老夏推文后,开始用AI练习面试。在对市面上多个大模型进行对比后,她最终选择了豆包和DeepSeek——前者可以实现语音交互,后者则能够通过深度思考功能展现思路,最重要的是,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点,思路清晰、全面,且表述规范、可供参考。
但这些工具还称不上完美。
有有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DeepSeek总是“服务繁忙”,数据库似乎没有更新2023年之后的内容,涉及敏感话题时内容无法显示;豆包生成内容的水平不稳定,对指令依赖性很强。
在小红书搜索,她发现这些问题十分普遍,至于解决方法,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几款大模型对比着用,筛选出精华部分,形成最终的答案。

图源:小红书@夏夜聆风
但从多位使用者的反馈来看,没有人因此放弃使用AI,回到之前以人工为主的原始模式。
02 救命稻草
不只是公考的年轻人在抓住AI,公考机构们同样如此。
以公考三大巨头:中公教育、华图教育、粉笔科技为例。粉笔科技和中公教育分别在2024年底、2025年2月将旗下推出的大模型接入了DeepSeek。
事实上,他们对AI的拥抱更早。2023年起,三家公司都在财报中重点提到加大对AI技术的投入与应用。其中,粉笔科技董事会主席张小龙在当年强调:粉笔对AI的投入不是跟随潮流,公司在ChatGPT问世之前,就一直有一支高水平的人工智能算法的团队。
截至2025年,三家公司都已经进行了尝试,且发布了至少两款AI相关产品。
其中AI发挥的作用主要集中在讲课、答疑和面试点评方面:
2023年,中公推出了由虚拟数字讲师讲课、答疑的AI数智系统班,华图推出了人工与AI相结合的“千面面试AI”面试母题班;
2024年,粉笔在APP内上线AI教师大模型“粉笔头”和“精品面试AI点评”功能,华图教育发布了“AI面试点评”产品,中公教育则是成立了“中公AI就业”的子品牌,并推出AI就业大模型,和AI就业直通卡、AI就业学习机两款实体产品。

后来者们也追赶着潮流:高顿、掌上园丁等有着公考培训业务的公司,也相继推出自己的AI产品,主打一个“在场”。
对考公人来说,AI或许不是备考的全部,但对于公考机构来说,AI身上被寄予了借以生存的希望。
承压,是公考行业在过去几年的生存关键词。尽管大学生考公热情在疫情后的几年里持续高涨,但公考赛道并非一片艳阳天。
某种程度上,它们在还债。
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词:协议班,即报考这种班型的考生,如果没有通过考试,机构会进行不同程度的退款。当然,他们也需要为此支付相当于普通班5倍的学费,基本都在万元以上。
中公教育在2010年首创这种模式,华图教育和粉笔科技分别在2011年、2018年跟上。类似于链家通过服务在竞争中突围,中公教育也吃到了甜头,多年在市场份额、营收、净利等财务数据上稳居行业第一,且与第二名明显拉开差距。
到2017年时,这种协议班在其面授课程中的占比从59.02%提升到73.75%。当年,中公教育的营收和净利同比增长56%、60.55%。
然而这也是一把双刃剑。
协议班的“不过包赔”模式对现金流需求更高,当疫情影响了公考机构的线下培训业务时,它带来的压力远高于收益。以中公教育为例:退费率由2019年的44.14%提高至2021年的68.46%,经营活动现金流从2019年的流入24.74亿元,转变为2021年的流出40.98亿元。

或许是想及时止损,中公教育在2021年末下架了所有全退产品。
但受到退费周期等因素的影响,这个举动的正面效应并没有反映在财务数据里:中公教育的资产负债率由2021年的81.67%上升至2023年的92.06%。
于是,当华图与粉笔在2023年逐渐走出疫情影响时,中公教育还躺在“ICU”里。其2023年营收为30.86亿元,不及2020年的三分之一;三年未走出亏损状态,2021年起年亏损额分别达到23.70亿元、11.01亿元和2.09亿元。
到2024年7月时,中公教育市值仅有85.73亿元,相比2020年11月高点的2658.15亿元,一度跌去了95%。
自然,它也丢掉了行业老大的位置,在2024年上半年的营收、净利等数据上,都不及粉笔科技和华图教育。
03 与AI抢生源
只是,另外两家日子也没有太好过。
2024年上半年,华图教育的资产负债率还有80.55%。成为新任“榜一大哥”的粉笔科技,从2020年起连续三年亏损,其中有两年亏损额超过20亿元,直到2023年才扭亏为盈,但营收与2021年的巅峰水平仍然差了4亿元。
2024年上半年,粉笔科技营收同比减少3.1%。此外,粉笔APP月活的增长速度也在放缓:2019年到2023年,粉笔APP的月活用户每年增长数量均在100万以上,但之后的半年只增长了不到13万。
一片泥潭之中,AI带来的新希望,没人敢无视。但AI对公考机构运营状况的改善,目前只体现在了降低成本上。
即使算是行业内对人工智能布局较早且较多的粉笔,财报中体现出的人工智能应用带来的好处也只有:培训服务成本降低、利润得到改善。
原因在于,这些AI产品对于公司效率的提升超过了对学员体验的提升。
以粉笔在自研大模型发布会现场提供的数据为例:AI老师的出现,让一位粉笔精品班辅导老师同期可以服务的人数从40人左右提高到150人,效率提升275%。
再看学员侧。
三家巨头中,粉笔的科技属性最强,其推出的AI面试点评功能,在社交平台上得到不少好评,优点包括:评价维度客观全面,思路和内容与公考面试高度适配,还能根据学员的作答思路给出优化示范。
但缺点同样明显:
首先,29元一次的价格费用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其次,学员根据系统给出的建议对表现进行优化,达到一定水平后便很难再有提升,最重要的是,AI只能衡量标准化指标,却无法真正判断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气质,而这往往是公务员面试的核心目标。
至于华图教育推出的AI面试点评产品,虽然价格不到粉笔的四分之一,但使用者寥寥,当前的销量还不足400,不具备太多的讨论价值。
不过,粉笔科技与中公教育都已经接入DeepSeek,此前存在的部分问题或许会得以解决或优化。
只是,在免费的DeepSeek面前,公考机构们或许需要更努力,才能留住生源。

这已经不再是公考机构躺着挣钱的年代了。比如2003年至2013年,是公考热逐渐成型的十年。期间,国考报考人数从12.5万增长到152万,公考培训市场规模也从不到10亿元增长到190亿元。
2012年2014年,华图教育的营收由6.33亿元增长至11.55亿元,净利由4969.97万元上升至1.09亿元。自2011年,华图开始投资其他公司,向元培翻译、达沃时代等公司投资了数千万到上亿元不等。
2013年末,以超万平米的全新一体化综合办公场地投入运营和上百台商务车的采购为标志,中公教育宣称公司进入发展新阶段。
后来,公考热度有过短暂放缓甚至下滑,但头部机构们通过推广客单价更高的协议班、线上线下相结合、进军下沉市场等动作,持续增长。其中,中公教育的营收自2015年起连续5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2018年成功上市,2020年直营机构达到巅峰的1669家。
疫情按下了暂停键,很多此前被快速增长掩盖的问题,逐渐浮现。在消费降级的趋势之下,更多的地方机构涌现,成功从巨头手里抢走生意。2022年,公考行业的CR3(指业务规模前三名的市场份额总和)由2019年的47.9%下降为26.99%。国信证券发布的《教育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显示,该数据在2023年进一步下滑。
旧烦恼尚未解决,新烦恼已经到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产品,或许会抢走更多的生意——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免费的AI工具足够好用,也就没必要给公考机构送钱了。
头图来源|AI制图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方网-亚星开户-亚星代理,本文标题:《用AI备考,逃离考公机构的年轻人立省一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