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鼓浪屿音乐周,上海音乐学院的明星教师都在忙什么

在鼓浪屿音乐周,上海音乐学院的明星教师都在忙什么

洪慕 2024-12-10 香港日刊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千里“音”缘一线牵。

上海音乐学院鼓浪屿音乐周正在厦门如火如荼进行。举办到第四届,鼓浪屿音乐周精准对接厦门当地音乐学子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回归教学实践的初心。

上海音乐学院有着令人羡慕的师资力量,更不乏“出圈”的明星教师。今年,他们组团出发,集结厦门市音乐学校,陆续带来8场大师班与专家课。

铜管、钢琴、合唱、歌剧、音乐剧、室内乐、交响乐……聚焦不同主题的大师班与专家课,在校园的不同角落里次第上演,也变成了孩子们的“追星”现场,热闹非凡。

天才是不能用钱复制的

“学校规模很大,有管乐团、合唱团、交响乐团,肯定有很多好苗子。”怀着好奇心,圆号演奏家韩小明主动申请,来“摸排”厦门市音乐学校的学生情况。大师班上,他穿梭在一群铜管学生之间,为每位学生提供悉心指导。

在鼓浪屿音乐周,上海音乐学院的明星教师都在忙什么

韩小明在辅导铜管乐器

“圆号的管子长五米,你要用气让它震动,管子越长,越难把控。”在铜管乐器里,圆号以难吹著称,稍有不慎,就会濒临失控边缘。韩小明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气息和技巧,控制乐器,克服失误。

大师班上,韩小明也一直在强调相互聆听,“王健说,我们的学生不会听,不愿意听。乐团是集体,交响乐就是要一起玩,一个人好没用,大家一样好,乐团才能好。”

“只跟一个老师是不够的。”他鼓励学生们多参加大师班和音乐节,因为不同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不一样,可以听到不同观念,开拓视野,“如果五年只跟一个老师学习,太闭塞了,没有人是全面的。”

在鼓浪屿音乐周,上海音乐学院的明星教师都在忙什么

韩小明在辅导铜管乐器

韩小明出身于上海的艺术世家,父亲韩铣光、哥哥韩小光都是著名的圆号演奏家。22岁,他就已经是德国广播爱乐乐团的圆号首席。今年,这位在海外长居四十多年的圆号大咖,被引进上音,成为管弦系圆号专业教授。

一个优秀的演奏家就能成为好老师吗?“不一定。”韩小明笑说,有些老师从小是天才,不知道什么是难,也很难理解学生的难,“老师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长处,老是表扬,老是批评,都不行,要平衡。”他说,每个人开窍的时间不一样,要有耐心,学生有微小的进步,要给对方鼓励和信心。

在鼓浪屿音乐周,上海音乐学院的明星教师都在忙什么

韩小明在辅导铜管乐器

作为柏林爱乐乐团的圆号首席,90后曾韵的出现让人振奋。“12岁,我就发现,这孩子以后肯定不得了。”他说,曾韵的音乐极具感染力,12岁时演奏的莫扎特就和别人不一样,“中国可能几百年才出一个曾韵。这就是天分,不是用钱就能复制出来的人才。”

“太少的孩子能吃苦了。”韩小明直言,国内的学生和家长,都要从思维上做出改变,“家长太宝贝孩子,有的孩子15岁了,家长背着乐器来上课。还有的孩子,对作品背后的作曲家和背景知识了解得不够,要学会主动去做功课。”

每个人都有唱歌的机会

从毛不易的《一荤一素》到新加坡作曲家林健雄的《木偶人的梦》,厦门市音乐学校小学部合唱团在合唱指挥王海灵的指导下,抠着演唱细节。不久,孩子们就将带着这两部作品,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的福建省省赛。

在鼓浪屿音乐周,上海音乐学院的明星教师都在忙什么

王海灵指导厦门市音乐学校小学部合唱团

“指挥老师很了不起,勇于挑战,走出了舒适区。”王海灵说,有些老师比较谨慎,会选择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作品,《木偶人的梦》是无伴奏的英文作品,还有从高到低7个声部,对孩子的演唱、指挥的能力都有很高要求。

“这所学校有音乐素养课、基本乐理课,合唱团的很多孩子还参加了民族乐团、交响乐团,所以有很不错的音乐素养,新作品学起来很快,音准也是他们的优势。”

她观察,孩子们从三年级跨到六年级,年龄还小,声音的能量还不太够,“后续,我希望他们加强声乐的训练、学会正确的呼吸。人声是最自然的乐器,充分调动和发挥它的能量,才能更好地演绎高难度作品。”

在鼓浪屿音乐周,上海音乐学院的明星教师都在忙什么

王海灵指导厦门市音乐学校小学部合唱团

王海灵是上音音乐教育系副系主任,从事合唱教学二十余载,带出过不少拿奖的合唱团队。这些年,她一直在秉承、在践行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教育理念——让歌唱属于每一个人。

“这就是合唱的意义,合唱不是追求个人,而是追求团体,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这也是我们国家大力推进合唱美育的原因。”王海灵说,如今国内的很多合唱展演,不仅有校级合唱团,还涌现了大量班队,以班级为群体,推动人人参与合唱,“孩子们朝夕相处,唱不同的声部,哎呀,太幸福了!”

在鼓浪屿音乐周,上海音乐学院的明星教师都在忙什么

王海灵指导厦门市音乐学校小学部合唱团

相比门槛更高的器乐学习,合唱也更适合孩子进入。“第一,成本很低,不需要购买乐器,每个孩子自带天然乐器。第二,只要经过科学训练,孩子都能发出和谐的声音。”她说,合唱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合作意识、自我约束力、审美意识、社交能力,尤其学业压力重,更要鼓励孩子们多唱歌,“这是抒发情绪的一个美好途径。”

谈及怎样的合唱会打动自己,她说,“音准要好,声部之间是和谐的,声音是有控制的,在控制当中自然发生。另外,声音的呈现要和作品契合,是作曲家想要的。”

音乐剧教育从娃娃抓起

“只要戴上尾巴,你就是猫,不能说话了。”在“音乐剧之旅”分享会上,夏振凯的这句话把大家逗乐了。

夏振凯是上音自主培养出来的知名音乐剧演员,主演过不少热门音乐剧。如今,他也是上音音乐戏剧系的青年教师。分享会上,夏振凯带着4位上音学生,讲演结合,深入浅出,讲解了中外音乐剧的发展和中国原创音乐剧的现状。

在鼓浪屿音乐周,上海音乐学院的明星教师都在忙什么

“音乐剧之旅”分享会

分享会从“音乐剧之父”韦伯的《猫》开始。1981年,《猫》在英国首演,一炮而红。2012年,中文版《猫》横空出世,票房大爆。夏振凯在其中扮演了英雄猫,“一个守护猫族的年轻力量,也就是‘二把手’。”

夏振凯带着12年前的明信片和一本“猫宝典”来到现场。从闻气味、标记领地、地上爬行,到受到威胁时紧张拱起脊背,夏振凯活灵活现,把猫的动作都演示了一遍。他还请4位厦门观众上台,和4位上音学生一起,当场变猫,尾巴一人一条,系在腰间。欢快的笑声洒满现场。

在鼓浪屿音乐周,上海音乐学院的明星教师都在忙什么

夏振凯在分享会上

“其他上音老师都是专家课、大师课,我不敢这样写。我认为,国内音乐剧行业暂时还没有大师,特别是原创音乐剧,大家还在不停地摸爬滚打。”夏振凯又讲起了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现状。

“20年前,我们学音乐剧比现在困难很多,找个谱子都很不容易。”他记得,乐谱都是老师们从美国42街的书店,一本一本背回上海的,上音还有一个专门的曲目库,放满了所有老师从国外带回来的乐谱,“需要哪一首歌,我们就去复印,再放回去。”

现在,孩子们上课都拿iPad,夏振凯不允许,坚持让他们打印乐谱,“谱子是实体,你会做很多笔记,是有温度的。”

在鼓浪屿音乐周,上海音乐学院的明星教师都在忙什么

夏振凯在分享会上

夏振凯的分享会像极了明星见面会,观众大多是厦门本地音乐剧爱好者,看过他出演的多部音乐剧。

“音乐剧这几年在厦门发展迅速,去年我们来展演,《在远方》《忠诚》等好几部作品获得了大家的欢迎。”近期发布的《2024中国音乐剧市场年度报告》指出,厦门是近两年涌现出的音乐剧市场新兴潜力城市,厦门市音乐学校也计划成立音乐剧专业,“这是一个好现象,音乐剧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大学已经有点晚了。”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方网-亚星开户-亚星代理,本文标题:《在鼓浪屿音乐周,上海音乐学院的明星教师都在忙什么》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
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