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生涯是从乱读书开始的。
1980年代初期,万象更新,文艺复苏,各种出版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曾经被打入冷宫的中外文学名著,开始陆续出现在书店的书架上,一时间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那时虽然只是一名初中生,却也对这些书籍抱有浓厚的兴趣,无论是文学、历史、哲学,还是自然、地理、宗教,只要觉得主题新鲜、内容有趣,便无不涉猎。
于是,那一时期我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从《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到《红高粱家族》《古船》,以及重版的外国文学经典《高老头》《呼啸山庄》,还有后来陆续出现在我视野中的叔本华、尼采、霭理士等人的作品。
或许每一个读书人都经历过这样乱读书的时代吧:没有目标,没有计划;繁芜丛杂,良莠并收。但凡能够拿到手的书籍,无不视作宝物,珍若拱璧——只是凭着个人的兴趣乱读书,乃至盲人瞎马,误打误撞,成为那一时期乱读书的典型特征。
读书杂,自然不能用心专一;乱读书,也大率只是泛泛读过,无法进行太深入地了解,这些都是事实。但对于我而言,却也渐渐地形成了一种积累,养成了一种“杂食动物”的口味,甚而慢慢读出了一些门道,对书有了自己的认识:哪些书是好的,哪些书是不怎么好的;哪些书适合我,哪些书不适合我。有了比较,就有了选择;虽然走了一些弯路,却也受益匪浅。
读书或许的确需要有一定的目标和计划,但我个人以为,更重要的还是多读书、读杂书。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具备独立的价值,从阅读中找到快乐,才是读书真正的动力。试想,如果没有多读与杂读,你又怎么知道哪些书适合你,哪些书不适合你呢?所以读书本来就是一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事情,有目标、有计划固然好;如果没目标、没计划,却也不妨多读、杂读,从多而杂的阅读中,去寻找适合自己的那一本书、那一个作者。
多读书,读杂书,经常会诱发连锁阅读,由一本书引领,遇见另一本书,就像进入一个新的世界,正是在这种相互发现的阅读中,我们才会真正体验到读书的快乐。
单就我个人来说,从阅读到写作,同样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古人说“物不得其平则鸣”,读书多了,难免会有一些想法要表达。
我对明末清初的历史的写作,即主要受到两位作家的影响:一位是姚雪垠先生,如今再看,他的长篇小说《李自成》虽然存在着很多缺点,但他刻画的人物、描绘的场景,却依然能够打动人心;另一位是黄裳先生,他的文字耐人咀嚼自然不必多说,他对南明史的研究与考证,尤其令我心折。读过姚先生和黄先生的著作,我便对明末清初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阅读了大量有关的书籍,进而又有了一些想法要表达……
对于生活,我从来没有过高的要求。我只想一个人躲进书房里,安安静静地读自己喜欢的书,写自己喜欢的文章。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书房,我希望自己是坐在书桌前伏案读书,或者写作,享受着阳光的温煦,和时光的静谧。
我希望自己二十年来阅读与写作的成果,能够结集成一套我理想中的小书:小开本,小精装,适合携带,便于翻阅;装帧风格简约,封面大面积留白,边框点缀一些梅兰竹菊的图案……从中呈现出的是一种不喧哗,不招摇,素面朝天,荣辱不惊的内在质地。
我希望这是二十年阅读岁月所给予我的最好的馈赠!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方网-亚星开户-亚星代理,本文标题:《夜读丨多读书,读杂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