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刊文《职称破格为社科青年成长按下“加速键”——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度职称工作纪实》介绍:2024年,全院有13人破格晋升职称(正高8人、副高5人),超过了2021-2023年破格晋升职称人数的总和。
文章介绍,此前,破格晋升职称人员集中于经济学部、散见于历史学部和文哲学部。今年,破格晋升职称人员学科范围更广了,覆盖了文哲学部、历史学部、经济学部、社会政法学部和国际研究学部。从职称系列看,除科研人员外,也有编辑人员破格晋升职称。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力推行职称破格制度,青年学者的科研热情空前高涨。正如工业经济研究所阳镇所言,职称破格制度树立了高质量导向,打破了论资排辈,使青年学者可以不受研究所指标限制,让“想做且能做高质量学术研究”的青年才俊不再“望职称兴叹”,而是“纷纷脱颖而出”。
与阳镇经历相似,今年6月一同破格晋升副研究员的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范佳睿、美国研究所宫小飞、民族学与人类研究所杨园章及工业经济研究所吴海军,均入职社科院时间不长,中级任职不到两年即晋升副高。
文章援引社科院人事教育局统计:2024年,全院破格晋升副高人员与常规晋升副高人员相比,在中级的平均任职年限大大缩短。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就在12月23日当天,“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也刊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破格晋升职称人员心得体会之一:深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青年研究人员刘子凡破格晋升的案例。
刘子凡,男,1986年3月生,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2024年6月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隋唐五代十国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
刘子凡主要从事隋唐史、敦煌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出版个人专著3部;在《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等顶级、权威和核心期刊及报纸发表文章70余篇,部分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英才”称号(2021),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青年人才“培远计划”(2023),被评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4)。
刘子凡自述:“我2021年聘至副研究员岗位,如果按照常规晋升的要求,2026年才能申请参评研究员。在破格晋升的政策下,我至少提前2年评上了正高职称。此外,破格晋升人员在5年内还不占用本所的职称和岗位指标,为青年人才提供了特殊的晋升通道和政策支持。”
澎湃新闻记者还注意到,其实早在今年3、4月间,“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就曾刊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破格晋升职称人员系列访谈》,介绍了一批青年英才破格晋升职称的典型案例。
其中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执行院长兼任经济研究所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室主任倪红福;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副研究员杨博;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哲学研究所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杨洪源等人。
上述这些案例基本都在2021年至2023年获得破格晋升,年龄结构方面则以“80后”为主,也有“95后”的年轻学者。
例如,1995年6月生的年轻女学者曹婧,经济学博士,2023年6月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她主要从事地方债务风险、地方政府投融资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财贸经济》等顶级和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十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曾获第十一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2023)、第七届“邓子基财经学术论文奖”(2021)、第二十一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2020)等奖项。
曹婧自述:“我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均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财税学系,主要从事地方债务风险、地方政府投融资研究。2021年9月入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工作,2023年6月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我院一直是广大青年学者心向往之的学术殿堂。怀揣着对社科殿堂和国家智库的憧憬,期盼将所学所思更好地服务于政策实践,我有幸加入我院金融所,继续学术探索之旅。”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方网-亚星开户-亚星代理,本文标题:《“打破论资排辈”:中国社科院今年有13人破格晋升职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