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金融一线消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4》发布式在北京召开。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甘为民出席并参加机构讨论“企业年金制度实践与改革展望”。
甘为民指出,近年来企业年金发展进入平台期。截至2023年,企业年金参与人数仅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参保人数不到7%。另外企业基金规模、人员等增速缓慢。
甘为民从存量角度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从资金来源上应推动企业年金个人缴费部分用实用足。职业年金对年金政策的利用是比较充分的。单位8%和个人4%。无论从企业和个人角度看,实际上这个缴费提升的空间是有的。鼓励企业员工把未用足的缴费空间用够,同时也允许我们的企业增加他们的缴费比例,为自身的养老储备做实做足。
二是从年金的模式上探索开放式企业年金的个人投资选择权。目前企业年金多数由公司统一制定企业年金资产收益目标,当面对不同年龄和不同风险偏好的企业员工群体,往往无法兼顾。当前企业年金计划中已经涌现出企业自身根据不同员工群体设置不同风险偏好的组合,并通过个人自选方式加以差别化满足的趋势,作为年金机构。如果能够帮助企业进一步将这种趋势通过金融机构的科学风险分类方法加以引导完善,对加入年金的员工进行定期的投资,这种偏好的测评,精准区分不同风险偏好的员工,实现动态的精准匹配。
三是从年金管理机构能力提升上,做实国家倡导的耐心资本和长周期考核,需要年金管理机构深入领会年金基金的特性,夯实自身的投研体系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对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而言,只有先深刻领会年金基金的特性,把握好长期收益和短期风险波动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成为真正被企业年金委托人认可的耐心资本。要做到这一点,只有通过打造适合企业年金的投资的方法论,把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目标通过投资的价值投资的整体框架,把它整合起来,打造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年金投管模式,才能被企业年金委托人所接受和认可,最终实现企业客户所能接受的长周期考核。按照中央的倡导,包括监管的要求,建立所谓的耐心资本和长周期考核,形成有机的统一和结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