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4 日至 6 日清明小长假期间,全国旅游市场表现亮眼," 淡季不淡 " 趋势显著。年轻人通过 " 年假 + 清明 " 拼假模式推动长线游、跨境游增长;同时," 新银发族 " 崛起,成为旅游市场主力,老年人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三成,多地景区加速适老化改造。此外,乡村旅游、山岳景区热度攀升," 堵山 " 现象频现,部分周边酒店价格环比上涨 20%~40%。
每经记者 舒冬妮 每经编辑 马子卿
今年清明小长假(4 月 4 日— 4 月 6 日)在不调休的背景下意外 " 出圈 ",踏青祭祖、赏花徒步、跨境出行等多重需求叠加,催生 " 堵山 "" 村游 " 等趋势。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综合携程与去哪儿两大 OTA(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年轻人 " 年假族 " 错峰出游与 " 新银发 " 成为此次清明假期两大消费主力,长线游、跨境游需求显著提升,乡村旅游、山岳景区热度高涨,三天假期旅游市场呈现 " 淡季不淡 " 的强劲势头。
年轻人拼年假," 新银发 " 崛起成主力
政策利好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鼓励带薪年假与小长假连休,推动 " 弹性错峰休假 " 落地。今年清明假期与年假灵活组合的 " 拼假 " 模式,成为打工人的热门选择。
去哪儿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国内热门城市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 10%,酒店预订量增幅达两位数。年轻人通过 " 年假 + 清明 " 拼假模式拉长假期,带动长距离出游增长。热门目的地包括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长三角地区最受青睐。
除了年轻人,老年群体也正打破 " 淡季出行 " 传统,成为清明旅游市场增长最快的群体。去哪儿数据显示,老年人酒店订单量同比增加三成,增幅居首。景区适老化改造加速推进:泰山引入 " 登山助力机器人 ",银发旅游列车配备血压监测仪,宁夏中卫旅游大巴加装紧急呼叫装置⋯⋯多地增设无障碍设施,提升老年游客体验。
家庭出游模式也在重构。携程与去哪儿均观察到 " 年轻人 + 老年人 " 偕老游订单均有增长。年轻人负责行程规划,长辈分享生活智慧,形成 " 双向治愈 " 的共游生态。社交平台上," 带父母看世界 " 成为热门话题。
" 堵山 " 带动周边酒店价格上涨 20%~40%
携程数据显示,清明假期乡村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 20%,民俗、赏花、古镇三大主题热度高涨。福建漳州土楼的花车舞龙、清明粿制作吸引超七成年轻游客;洛阳牡丹节、林芝桃花节等拉动搜索热度双位数增长。乌镇通过蚕仙巡游、话剧体验等活动,搜索量增长超 2 倍。
值得一提的是,清明叠加春游,不少游客选择爬山度假,今年清明假期 " 堵山 " 替代 " 堵车 " 成为新现象,多个山岳类景区发布限流提示。携程数据显示,部分山岳类景区周边酒店价格环比上涨 20%~40%,深圳梧桐山、成都青城山等景区搜索量涨幅超 80%。
这股热潮也带动了当地酒店价格上升。携程数据显示,清明假期期间,天柱山景区周边酒店均价环比前一周上涨 28%,景区所在的潜山市酒店均价环比上涨近四成;青城山景区所在的都江堰市酒店均价环比前一周上涨 39%;武夷山天游峰景区周边酒店均价环比前一周上涨近 20%。
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互动尤为活跃。携程数据显示,中国香港居民入境内地订单量同比增长 35%,深圳、东莞等侨乡凭借宗祠文化与美食成为寻根热门地;内地居民赴港订单量增幅超 100%,M+ 博物馆、山顶缆车等景点受追捧。
境外市场方面,日韩樱花季吸引大量游客,济州岛因热播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带动订单量增长 30%," 影视 + 旅游 " 效应显著。携程研究院指出," 节气 + 文旅 " 模式正成为创新抓手,既激活文化传承,也为传统旅游注入新动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