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博信是一家陷入纷争的公司,近期因关闭密码登录功能而引发争议。这一事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资本迷局,一纸仲裁书揭开了月之暗面的真相。在这场纷争中,各方利益错综复杂,投资者和公司内部都卷入其中。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将揭示更多关于这一事件的内幕,敬请关注。
本文源自:投资者网
《投资者网》王健凡
一场意外的仲裁,打破了中国AI圈的平静。
11月11日,一则消息在科技圈内迅速发酵:国内AI领域炙手可热的明星企业——Kimi母公司月之暗面,陷入了一场出人意料的法律纠纷。其创始人杨植麟和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宇韬被卷入一场源自他们“前世”的纷争。
这场仲裁的发起方颇为特殊:他们曾经创办的北京循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循环智能”),以及包括金沙江创投、靖亚资本、博裕资本、华山资本和万物资本在内的五位资深投资机构。据悉,相关仲裁申请已递交至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
仲裁方指出的焦点是一纸“同意豁免书”。他们认为,杨植麟和张宇韬在未获得该豁免书的情况下,就着手创立月之暗面并完成了新一轮融资。而这一切,要追溯到2016年,当时年仅23岁的杨植麟创立了循环智能,开启了他的第一次创业征程。
面对这场突发仲裁,月之暗面迅速作出回应。通过其委托的铭德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David Morrison发表声明称:“该事项既缺乏法律依据,也不具备事实基础,本所将依法提出抗辩。”
这场突如其来的仲裁风波,不仅牵动着投资圈的神经,更引发了业界对国内AI创业生态的深度关注。
纷争背后
在表面上的法律争议之下,实则暗流涌动。
当Kimi智能助手频频登上科技媒体头条时,很少有人记得杨植麟的第一次创业。而如今,这段往事却成为了一场意外仲裁的导火索。
作为杨植麟的“二次创业”,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月之暗面”)成立于2023年。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14日,杨植麟以78.97%的持股比例稳居公司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地位。其他联合创始人周昕宇、吴育昕、张宇韬和汪箴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0%、5.96%、5%和0.075%。
2023年8月,月之暗面推出核心产品Kimi。这款智能助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支持200万字的无损上下文输入,在文本解析和长文本处理方面表现出色。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用户体验,Kimi迅速在大模型赛道上站稳脚跟。
伴随着产品的市场反响,月之暗面的融资进程也在加速。
据天眼查数据,2023年6月,公司完成20亿元天使轮融资,红杉中国、真格基金、今日资本等机构参投。
仅一个月后,美团龙珠领投了其Pre-A轮。2024年2月,在阿里巴巴的领投下,月之暗面完成超10亿美金融资,估值达到25亿美元。到了今年8月,公司又获得腾讯投资、高榕创投和阿里巴巴参与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进一步提升至33亿美元。
正是这轮估值的快速攀升,让此次仲裁的实质逐渐浮出水面。表面上,这场仲裁源于一纸“同意豁免书”,但业内有不少观点认为,背后折射出的是新老投资人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有分析指出,部分投资机构对股权分配存在异议,而月之暗面估值的快速增长更加剧了这种分歧。
在循环智能的七家老股东中,金沙江创投、靖亚资本、博裕资本、华山资本和万物资本选择了提起仲裁。而值得注意的是,同为老股东的真格基金和红杉中国并未参与其中。这两家机构恰恰都参与了月之暗面的融资,其中红杉中国更是跟投了包括2023年6月和2024年2月的多轮融资。
在这轮此消彼长的资本博弈中,部分早期投资人似乎错失了搭乘这列AI快车的机会。一边是循环智能2亿美元的估值,一边是月之暗面33亿美元的市值,两者之间的巨大落差,或许才是这场仲裁的实质所在。
谁在押注AI的未来?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在这场仲裁风波背后,一个引人注目的细节是:打头发起仲裁的正是金沙江创投。
在过去一年多,该机构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因在大模型领域的犀利观点,一度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意见领袖。
然而,真正耐人寻味的是金沙江创投内部围绕大模型投资的两种态度。
作为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的张予彤,是月之暗面融资进程中的关键推手。
这位拥有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和斯坦福大学管理工程硕士学位的80后投资人,有着丰富的科技背景。加入金沙江创投之前,她曾在三星担任工程师,积累了扎实的技术经验。
张予彤在投资领域素有慧眼。2013年,她在斯坦福大学举办的一场中国留学生创业比赛上,从二十多支参赛队伍中唯独看中了后来的小红书创始人毛文超。这一投资也成为她职业生涯中的经典案例。
作为月之暗面的早期投资人,张予彤与杨植麟不仅是清华校友,更在公司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据相关报道,今年2月,月之暗面完成的10亿美金融资,就是由她在新加坡牵头促成与阿里的合作。据暗涌Waves的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她在月之暗面的角色“更像一个大管家”。
而阿里选择重注月之暗面,也折射出其投资策略的转变。在战投专家蔡崇信和具备技术与投资双重背景的吴泳铭回归后,阿里的投资重心从李开复、王小川、唐杰等资深创业者,转向了更年轻的闫俊杰、杨植麟这样的新生代创业者。
但与张予彤的坚定看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朱啸虎对国内大模型领域的创业公司持续保持质疑。
今年3月接受腾讯新闻《潜望》采访时,他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些公司,要场景没场景,要数据没数据,你说它有什么价值?而且一上来估值这么贵。”
这种分歧最终在今年4月见分晓——张予彤选择离开金沙江创投。尽管坊间传闻她可能加入月之暗面被公司否认,但她的去向本身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同一家投资机构中针对大模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投资理念,最终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走向了分道扬镳。
AI新贵的重重考验
在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月之暗面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外部的仲裁风波。当外部的资本漩涡还在涌动,月之暗面的内部也并非风平浪静。
据 “晚点”报道,公司内部正经历着一轮人才流失。今年9月,公司暂停了两款面向海外市场的产品——情感陪伴类产品Ohai和AI视频生成工具Noisee,转而将重心聚焦于Kimi的开发。
这个决策背后,是一系列核心人才的离职潮。
Noisee的前负责人明超平(Leon)离职创业后,迅速以5000万美元估值获得融资,意向投资方中甚至包括两家月之暗面的现有股东。此外,公司大模型产品负责人王冠也于2024年初创立了专注AI视频领域的ONE2X,并已完成天使轮融资。
从资本纷争到人才流失,从产品调整到商业化压力,这家AI新秀正经历着创业路上的重重考验。在国内AI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月之暗面的故事或许会成为一个注脚:在资本与技术的赛道上,创新者究竟该如何把握节奏?这个答案,也许正藏在不久的将来里。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方网-亚星开户-亚星代理,本文标题:《欧博信咋样关闭密码登陆-纷争暗涌,一纸仲裁牵出月之暗面的资本迷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