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迎宁强调,实现保险与康养、医养的紧密结合,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他认为,保险业应该积极参与康养、医养产业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服务。他也呼吁政府加大对康养、医养产业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相信未来保险与康养、医养产业将会实现更加紧密的结合,为社会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11月13日,以“静水流深”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七届中国保险康养产业创新论坛在江苏无锡隆重举行。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为论坛致辞。
魏迎宁指出,保险公司具备长期资金优势,同时保险产品可以和医康养服务相对接、相匹配,近年来部分保险公司大胆创新,结合自身条件设立养老社区、医疗机构、康复中心等,实现保险与康养、医养结合,协同发展。
以下是魏迎宁的致辞全文:
尊敬的各位嘉宾,保险业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本届论坛,感谢邀请,使我来到美丽的太湖之滨,又见到了好多老朋友。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能坚持17 年之久,我想是很不容易的,从中我们看到了张迎宾先生的执着。借此机会,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对保险业发展的一些想法。
就在不久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共有十条措施,被称为新版“国十条”,对我国保险业未来5到10年左右的发展进行了系统部署。之所以称为新版,是因为以前已有过两个“国十条”:一个是2006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另一个是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距今刚好十年。毫无疑问,前两个“国十条”的发布都很好地促进了保险业的发展,这一次新版“国十条”的发布也将会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与之前的相比,新版“国十条”提出了“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
为什么要强调防风险?最近三四年来,多家险企的风险处置相继落定,不过也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那么,我们能不能老是付出这些代价呢?恐怕不能,这些都是教训。所以,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关于怎样强监管,新版“国十条”提出了很多明确要求,比如严把保险市场准入关、严格保险机构持续监管、严肃整治保险违法违规行为等。对于高质量发展,行业要做好服务民生保障、服务实体经济、深化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比如说为“一带一路”服务,为新科技、、农业基础设施服务等,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持续加强,这也是保险业的应有之义、应尽之责。
本次也一同举行第七届中国保险康养产业创新论坛,我借此也讲一下康养产业创新。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少子化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我国人口出生的高峰期,如今的人口出生率不及当时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人均期望寿命延长,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人均期望寿命延长了10岁多。因此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增大。我国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23年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我国老龄化还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点,就是很多发达国家是先富裕了才进入老龄化,但是我们老龄化进度太快,还没有富裕就老龄化了。在这种状况下,养老储备相对不足。所以,把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起来就显得愈发重要。新版“国十条”也提出“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
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将有助于我国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众所周知,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三支柱组成: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的人群很广,有十多亿人,但待遇较低;第二支柱主要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待遇还可以,但参加的人数比较少;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各类商业养老金融业务等,目前来说,发展得不够充分。今年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商业保险年金是对保险公司开发的第三支柱养老产品的统称,包括年金保险、两全保险,商业养老金以及金融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产品。有了这个统一的口径,以后就可以对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发展进行统计和公布数据了,保险业也能更好地参与其中。
康养康养,一为养老,二为健康。在健康方面,目前我国卫生费用总支出由三部分构成:政府支出、社会支出(主要是医保)、个人支出。其中社会支出比重最高,个人支出和政府支出所占比重差不多。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近5年个人支出的占比基本维持在27%上下,不过,由于卫生费用总支出上升较快,个人负担还是加重了。那么,要怎样去降低个人的负担呢?这需要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如果商业健康保险在卫生总费用的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得到提升,个人支出就能有效降低。然而,商业健康保险虽然曾是发展最快的保险业务,但是近年来的发展并不如预期。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开发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健康保障需求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信会为健康险的转型发展带来新机遇。
保险公司具备长期资金优势,同时保险产品可以和医康养服务相对接、相匹配,近年来部分保险公司大胆创新,结合自身条件设立养老社区、医疗机构、康复中心等,实现保险与康养结合、医养结合,协同发展。目前在这方面,不少保险公司已经做得很不错。
我参加过好几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在此也想谈谈什么是保险文化。我认为,保险文件就是保险业在其长期发展中所形成、所积累的,被保险从业人员所广泛认同和坚守的规则、理念。这将成为保险业运行的基本方式和生存方式,文化一旦形成,便具有长期稳定性,不因环境短期的改变而改变,就跟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样。
那保险文化的内涵包括什么?按照我的理解,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诚实信用,如实事求是地介绍保险条款,保险事故发生后兑现理赔。第二,审慎稳健,以大数法则为依据,用精算技术对保险产品定价、评估风险,采用分保分散风险,加强偿付能力监管。第三,持续创新,不断扩展保险服务领域,不断运用新技术,比如财产保险最开始是海上保险,就是船舶保险和货物运输保险,后来到火灾保险,汽车保险,再到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核电站保险、卫星发射保险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承保的范围不断扩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第四,服务制胜,保险是现代服务业,应当以客户的利益为导向,尽可能满足客户的需求。那保险文化如何表现出来?绝大多数客户只能接触到保险销售人员,继而感受保险的文化。所以说,绩优队伍建设是相当重要的。新版“国十条”就指出,“积极培育中国特色保险文化,塑造可信赖、能托付、有温度的保险业良好形象。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规模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转变。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泰康人寿推出了健康财富规划师,推出了全生命周期规划师,寿险推出了Cπ康养财富规划师,太平人寿推出了医康养经理人等代理人培养计划,赋予了销售人员更多元的职业定位,不再仅仅是给客户销售产品,还能做好就医、养老等规划,让客户能有更好的体验,享受更多元的服务。
本次论坛,张迎宾先生以“静水流深”作为主题,我觉得很符合当下的保险业。希望大家坦然地直面挑战,深入学习新版“国十条”以及监管政策,并不断创新,抓住新机遇,推动全行业来一次酣畅淋漓的深化转型,塑造长期主义、可持续发展的保险文化。
最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祝论坛越办越好,保险业越来越好!谢谢!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方网-亚星开户-亚星代理,本文标题:《魏迎宁:实现保险与康养、医养结合,协同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