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35天赚40万元奖金?“自律挑战”有猫腻

独处35天赚40万元奖金?“自律挑战”有猫腻

多骊霞 2025-01-10 职场八卦 2 次浏览 0个评论

独处 35 天,赚取 40 万元奖金,这种活动你敢挑战吗?近段时间,有关 " 自律挑战 " 的生意凭借短视频的传播,受到不少网友的关注。

主办方称这类活动只需独自待在密闭房间内,遵守 " 不遮挡面部 "" 按时熄灯起床 " 等规则,即可赢取高额奖金。然而,看似简单的挑战背后却暗藏玄机。

记者调查发现,这类活动往往设定苛刻的规则和高额报名费,一旦参赛者违反细节规定,挑战随即失败,奖金便会泡汤。而模糊的合同条款和报名费争议,也让部分参赛者在 " 挑战失败 " 后难以接受,甚至将主办方告上法庭。

专家指出,如果商家虚构挑战的公正性、可操作性、奖励金额等,使参赛者基于错误认识而交付报名费,可能构成诈骗罪。因此,在面对高额奖金诱惑时,公众应保持理性判断,谨防 " 馅饼 " 变 " 陷阱 "。

独处35天赚40万元奖金?“自律挑战”有猫腻
独处35天赚40万元奖金?“自律挑战”有猫腻

■商家发布的宣传案例。

3 次挑战均告失败 2 万报名费打水漂

据媒体报道,去年 9 月陕西宝鸡的张先生在刷短视频时,偶然进入一个名为 "×× 自律体验 " 的直播间。主播声称只要参赛者在指定房间内遵守规则,坚持到规定天数即可获得丰厚奖励。张先生与主播沟通后,被介绍给负责接待的吴某,随即报名参赛,为此他还签订了《自律挑战 26 天》协议,并支付 6900 元报名费。

挑战开始不到 24 小时,张先生因 " 面部遮挡超过 3 秒 " 被判定挑战失败。第二天,他再次缴纳 6900 元重新挑战。这次,他因为整理床铺时背对摄像头遮挡面部,挑战再次失败。

但张先生不甘心,他调整目标,改为参加一个 10 天的挑战并第三次交报名费。然而,这一次他因起身运动时遮挡房间内物品,再次被判违规。

连续三次失败后,张先生不仅分文未得,反而损失了 2.04 万元报名费。他向亲戚倾诉此事后,亲戚明确告诉他," 你遇到骗局了,这是挑战人类极限,规则听起来简单但根本不可能成功。" 在亲戚陪同下,他向公安和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但因双方签订合同,被建议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随后,张先生将举办自律挑战活动的公司及法定代表人吴某告上法庭。案件在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立案,并于 12 月 9 日进行调解。但由于双方未能就退款金额达成一致,调解失败。目前,张先生和律师正准备庭审,等待法院安排开庭日期。

2

多地出现挑战活动 各类规则事项繁多

近日,记者在短视频社交媒体上查询到多家自律挑战的公司,它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同一家挑战室有时还会运营多个视频号进行宣传。

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进行咨询,了解到这些活动通常要求报名者提供年龄、健康状况和居住地信息,随后会发送规则说明或电子合同。其中,报名费多在 6000-8000 元之间,最高的一项挑战收费达 18000 元。

部分公司则声称不收报名费,而是以 " 食宿费 " 的名义收费。挑战时长集中在 15-35 天,奖金最高可达 30 万元至 60 万元,有些公司还设置阶段性奖励,根据完成天数发放不同金额的奖金。

以一家所在地为哈尔滨的公司为例,这家公司将 " 自律挑战 " 宣传为一场 " 战胜慵懒、成就自我 " 的考验,合同内不被允许的事项多达 12 条。

" 我们的规则都是透明的,电子合同会提前发给参赛者,确保他们了解每一条规定。" 工作人员说。同时,他们承诺挑战过程中没有隐形套路,一切按照合同执行。

另一家在成都的挑战室工作人员介绍称,这是一项正规且合法的商业挑战,挑战地点设在酒店房间内,全程监控记录,挑战前需要先发送身份证线上预约,再到线下进行合同签约报名。工作人员还特别提到," 如果参赛者不放心,还可以带律师到场考察。"

但记者获取的合同规则显示,参赛者需遵守大量细节严苛的限制。例如:在手机使用限制方面,挑战者每天可以使用 12 小时手机,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或交流,也不可以遮挡手机,在监控里看不到手机单次 3 秒钟(包含 3 秒)视为挑战失败;手机充电动作限制 10 秒内完成(触碰充电器开始计时),超出或触碰充电器未充电或在其他时间段充电直接判定失败;不可以任何形式遮面部不可背对摄像头,如发生遮挡背对摄像头每次不超过 3 秒;卫生间进入不限次数,单次限时不超过 15 分钟,进入卫生间需面对监控站 10 秒以上;不允许赤身裸体(全身,上半身,下半身),不允许在监控下将衣物撩起露出身体部位,不允许在监控下触碰隐私部位,做不到视为挑战失败等。

更夸张的是,有的商家还设置了 " 甲方可以随时设置乙方违规的障碍(给予烟、白酒)" 的条款。

如此苛刻的条件,成功的案例有多少?有工作人员声称他们公司发起自律挑战赛多年,各种成功的案例、转账截图都可以从朋友圈和各种视频平台查看,并强调都是真实的。

" 既然是挑战,就有成功也有失败。" 工作人员表示,合同规定不能做的事您就要坚决不能做,成不成功都是靠个人,没有自律的人最好别来参加。

3

失败理由有些很荒谬 揉眼睛露皮肤均违规

事实上,此类挑战并非首次被关注,只是名字不同而已,比如寂寞挑战、隔离挑战、禁闭挑战等。记者查询媒体和司法机关曝光的案例发现,参赛者因各种看似琐碎的原因被判失败的情况屡见不鲜。

贵阳市观山湖区司法局曝光的一起案例显示,孙先生缴纳 6000 元报名费参加 30 天挑战,但第三天因睡觉时枕头遮挡面部,被认定违反 " 不准任意遮挡躲避灯光监控设备 " 的规则,挑战随即终止;长沙的陈先生支付 9000 元报名费参与 35 天挑战,由于房间内灯光刺眼,在第一天他因偶然一次揉眼睛,违反了规则中 " 遮挡面部超过 3 秒 " 而被淘汰;新疆的张先生缴费 7000 元挑战 30 天,却在第二天因起床时衣服跟裤子之间有些缝隙,就被判定为 " 露背 ",违反了合同里不允许赤裸身体的规定,所以挑战失败。

其实,只要仔细阅读 " 协议书 " 中的规则,不难发现其中隐藏的 " 陷阱 ",或是精心设计的文字游戏。

例如张先生正是因为 " 面部遮挡不得超过 3 秒 " 的规定而失败的。大多数人对此理解为 " 不能故意用物品遮挡脸部 ",但实际要求却是 " 面部不能离开摄像头超过 3 秒 "。哪怕张先生只是转身整理床铺,也被判违规。

类似的模糊条款还有 " 不得赤身裸体 "。表面上看合理,但却缺乏明确标准——裸露多大面积的皮肤算违规?再比如作息时间规定,要求每天必须按时睡觉、起床,但 " 睡觉 " 和 " 起床 " 究竟如何界定?白天打盹算不算 " 睡觉 "?半夜醒来又算不算 " 起床 "?这些关键细节都未作明确说明,为主办方随意判定失败提供了便利。

规则的模棱两可让不少参赛者稍有疏忽就被淘汰,奖金承诺成为了一个难以兑现的 " 诱饵 "。正如一位网友调侃:" 你盯着人家的奖金,人家盯着你的报名费。"

[ 律师说 ]

虚构挑战公正性 意图骗取报名费 可能已构成诈骗罪

对于自律挑战的话题,记者采访了浙江恒霁律师事务所卢琼律师 ,卢律师从法律角度解答了记者的疑问。

新快报:有的商家在拟定合同和规则方面存在漏洞,整个挑战过程也缺乏第三方的监督,甚至有时候直接玩文字游戏。商家这种又当组织者,又当裁判员的做法,属于诈骗吗?

卢:如果商家没有非法占有挑战者报名费的故意,只是在规则制定和执行上有不规范之处,可能只是民事合同纠纷,不一定构成诈骗。

但是如果商家从一开始就通过虚假宣传挑战内容,比如虚构挑战的公正性、可操作性、奖励金额等,并且在主观上是为了骗取挑战者的报名费,使挑战者基于错误认识而交付报名费,数额达到较高标准,这种情况可能构成诈骗罪。

新快报:从以往一些案例来看,商家处于绝对的强势,挑战者明显处于弱势。如果经营者故意设置 " 消费陷阱 " 和 " 有失公平 " 的约定,挑战者如何从法律层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卢:挑战者首先可以尝试与商家协商,要求其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履行合同或者退还报名费。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者相关监管部门投诉。

比如商家随意判定挑战失败,严重损害挑战者利益,挑战者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合同,要求商家返还报名费。而如果挑战者能够证明商家的行为给其造成了损失,也可要求商家承担赔偿责任,包括退还报名费以及赔偿因挑战失败导致的合理经济损失。

新快报:根据一些商家提供的合同,当中设有这样的条款:甲方(商家)可随时为乙方(挑战者)设置障碍,包括给予烟酒。这样的诱使挑战者失败的合同条款,在法律上允许吗?

卢:显然上述条款属于不合理地增加挑战者的风险,减轻商家责任的格式条款,违背了公平原则和诚信原则。换句话说,商家通过设置这种不合理的障碍条款,实质是在控制挑战者是否能够成功获得奖励,排除了挑战者通过正常自律完成挑战获得奖励的主要权利,该条款很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贤安 高京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方网-亚星开户-亚星代理,本文标题:《独处35天赚40万元奖金?“自律挑战”有猫腻》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
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