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自海上”特展:看近百位建筑师作品里的美学与历史

“风自海上”特展:看近百位建筑师作品里的美学与历史

恽凌春 2024-12-13 内地新闻 3 次浏览 0个评论

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建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建筑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澎湃新闻获悉,12月13日,“风自海上——2024建筑艺术作品展览”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开幕,展览通过展示近百位建筑师的优秀建筑成果,彰显建筑艺术的美学意蕴,以及其在城乡发展与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展览从艺术的角度解读建筑,将建筑师视为艺术家。

“风自海上”特展:看近百位建筑师作品里的美学与历史

展览现场

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诉说着一个故事。建筑不仅是城市的骨架,更是文化的载体,它们以独特的姿态屹立于大地之上,成为时代的印记。建筑艺术家们通过这些作品,展示他们对建筑的理解,以及在城市建设、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所进行的文化的思考。

据悉,展览展出近几年来国内近百位优秀建筑艺术家的创作成果。参展者既有院士、老一辈建筑大家,如王建国、孙一民、崔彤、邢同和;也有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建筑师,如章明、张斌、李立、水雁飞、孟凡浩;既有来自国内各美术院校、建筑院系师生团队,也有来自各大设计院、事务所的一线骨干。

“风自海上”特展:看近百位建筑师作品里的美学与历史

展览现场

作品涵盖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领域,大多为已经建成的建筑作品,也有部分概念设计和装置作品。这些作品创作视角不仅触及遗产保护及再利用设计、人居环境设计、城市公共建筑设计等,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现代科技的融合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尊重。

之所以“建筑师”作为“艺术家”,是因为“在今天建筑行业走入低迷的状态下,更多的建筑师需要以一种艺术家的精神、艺术家创作的态度进入到工作状态,并将其视为更好的去进行艺术创作的机遇。”中国美术家协会建筑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说。

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刚希望把上海美院作为基地,让一大批讲“中国故事”、具“中国气派”的优秀建筑艺术作品走向世界,把上海建筑做成世界的建筑。

“风自海上”特展:看近百位建筑师作品里的美学与历史

展览现场

“风自海上”特展:看近百位建筑师作品里的美学与历史

展览现场

展览以“更新/绿色造村”“更新/艺术营城”“再造/文化生境”三个版块,通过城市更新、乡村振兴、遗产保护等介入领域,探索建筑艺术如何实现其参与社会治理的学术愿望,通过创作实践承担社会责任,体现社会价值。

“绿色造村”版块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绿色造村”是一种理念,也是艺术家们以不同方式介入“乡建”的行动准则。北京朱小地建筑设计事务所的“软广场”以低介入的方式改造了深圳坪山长守村的广场。在农耕时代,这里原本是村中心的具有生活供水、消防、景观、风水等多重功能的重要水塘,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让水塘蜕变成养鱼池。

“风自海上”特展:看近百位建筑师作品里的美学与历史

朱小地 “软广场”

“软广场”项目在当下重新激发出过去水塘的公共性,朱小地在与周边道路相平的高度用一张巨大的、具有低延展性的绳网覆盖水面,把村落的公共空间解放出来,并赋予其超越农耕时代的文化属性。村民、游人行、跑、坐、卧其上,彼此嬉戏。绳网之下,既有混凝土支撑结构,又铺设了一张更加纤细致密的绳网,兼顾了不同年龄使用者的安全性与舒适度,有可以防物品坠落。

孟凡浩的作品“浙江丽水古堰画乡艺术中心”,则是一处地标式的作品,其不仅填补了区域内文化艺术平台的空缺,同时也成了大家闲时活动的公共场所。自启用以来,承办了专业艺术展览,并举办了市集、秀场发布会等多样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小镇的生活,推动了地方商业和就业,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同时提升了艺术素养,成为社区文化交流与艺术发展的重要枢纽。

“更新/艺术营城”板块关注中国城市更新正从粗放型的大拆大建转向绣花式的精细化改造。其中既有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的设计者邢同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的庄重宏伟的设计,也有汪单、李智博协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带来的曾亮相第18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声音装置。该作品以声音装置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人均居住面积从4.5m²至37.4m²的变化。这一空间上的蜕变,深刻诠释了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面貌的显著进步。

“风自海上”特展:看近百位建筑师作品里的美学与历史

章明 绿之丘——杨浦滨江原烟草公司机修仓库更新改造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原作工作室章明、张姿、秦曙的“绿之丘——杨浦滨江原烟草公司机修仓库更新改造”也是一个基于城市更新的项目,该项目拯救了杨浦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带上原本将被拆除的沿江仓库,将其改造成生态综合体。尤其,突破了传统土地使用模式,让规划道路在建筑下穿过,使得老厂房得以保留。通过在建筑北部搭建坡道,形成了从城市腹地到滨江的漫游路径。

此外,上海美术学院魏秦、康艺兰、刘诺、宋颖对于南昌路变电站立面的改造,四川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郭龙、马俊对于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20世纪60年代粮站的改造,让人发现生活之美和历史记忆。

“风自海上”特展:看近百位建筑师作品里的美学与历史

孙一民 海上玉兰——南上海体育中心概念设计

“再造/文化生境”版块包括多件新建作品。这些作品或位于都市,或位于乡村,或处于自然环境之中。它们具崭新的生命感,且与环境很契合,自带集体记忆与文化基因。这些极具“再生”感的佳作,或从传统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或与地域环境展开对话,或以情境营造为手法,或以独特的语言展示结构美感。

“风自海上”特展:看近百位建筑师作品里的美学与历史

王建国 大理书院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王建国设计的大理书院,属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风貌协调区。建筑设计立足传承白族传统建筑文化,立面设计对白族传统民居外墙装饰艺术进行了抽象和转移,成为城市中一面独特的景墙。并保留原有的小型园林、白族门楼、石雕旗台和大型树木并适当改造完善,留存了场地的历史集体记忆,使建筑具有见证时间年轮的价值。

“风自海上”特展:看近百位建筑师作品里的美学与历史

周蔚、张斌,崇明东滩湿地科研宣教中心

致正建筑工作室周蔚、张斌设计的崇明东滩湿地科研宣教中心位于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建筑体量化整为零,成为一组以桩柱平台架空漂浮于水面之上、掩映于芦苇丛间的水上聚落,并用一条曲折蜿蜒的水上栈桥将会议展览、食堂、研究和宿舍这几栋大小差异的建筑联系起来。设计还通过“双坡棚屋”原型的转换和尺度的操控去创造能够回应天空、湿地、芦苇、飞鸟这些环境特质的室内外空间氛围。

“风自海上”特展:看近百位建筑师作品里的美学与历史

王海松 新江南书院——上海大学附属嘉定实验学校

上海上大建筑设计院王海松等为上海大学附属嘉定实验学校设计的“新江南书院”,以“教化嘉定”书院文脉为背景,以素朴清新的立面,融合江南书院的人文精神和现代功能,打造了一座现代意蕴的四层书院建筑,其中包括了全校学生共享 STEM 实验中心、体育馆、小剧场、美术教室、餐厅等功能空间等,全面实践了“全人教育”的理念。

“风自海上”特展:看近百位建筑师作品里的美学与历史

学术研讨会现场

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建筑师、建筑艺术家甚至艺术家在建筑中互相通融,主办方希望展览成为学术交流的平台,激发建筑艺术创作的新思路,推动建筑艺术理论的深入研究。开幕仪式后的学术研讨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参展艺术家围绕展览进行了深入研讨。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和研讨,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及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联合主办。

展览将展至2025年2月28日。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方网-亚星开户-亚星代理,本文标题:《“风自海上”特展:看近百位建筑师作品里的美学与历史》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
网站统计代码